928首页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您好,欢迎来到928·教育

登 录

注册账号

我的928

网站导航

首页 > 师者> 教育人物 > 生活化背景下文言文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融通策略

生活化背景下文言文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融通策略

0评论2016年03月15日 14:27

本文论题的确定是根据文言文两个基本特点而提出的。



首先,文言文之所以能历经世事烟尘而流传到今天,正在于它本身所蕴含的巨大生命力,尤其是被选入中学课本的那些经典篇目,都是在历代文人墨客极为挑剔的目光下“幸存”下来的作品,其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都是不可低估的。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这些课文不但能带给学生思想的启迪,而且在写作方法和技巧方面也是有许多借鉴作用的,甚至可以说,在这些课文中,我们能够找到现代写作的历史渊源,明显感受到它们对现代写作的影响。




其次,正是因为文言文的历史久远,时代背景、人文环境、思想方式、生活状况等都与我们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有着很大的差距,这对阅历浅显人生体验不多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学习障碍。因此,破除这种时代的隔阂应该成为文言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最有效的方式可能就是让我们的教学脱离应试化的控制,减少功利化的意图,以更高远的视角更有效的方式去实践教学生活化的主张,去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使他们获得更丰富更切近文章内容和主旨的感知,获得更具体更真实直观的体验,以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针对文言文教学的这两个不同特点,我们因此而提出了如下生活化背景下文言文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融通策略:




一、教学生品文悟写



基于文言文上述非常明显的教学价值,我们的日常教学如果还只是一味在语言的理解和通释上下功夫,很显然会降低文言文在教学方面的重要作用,必须研究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关注文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招用技等写作特色,才能使文言文教学“高端大气上档次”。




《核舟记》一文就是说明文写作的典范之作,作者在说明中采用总总的结构,运用空间顺序与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核舟的大小、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详写船头的三人,略写中间、船尾和船背,有利地突出了核舟所表现的主题——大苏泛赤壁。



教学中可以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核舟的具体形象,没有条件者也可以出示一个准备好的桃核,让学生面对实物去整理原文写作思路,利用自己的想象去勾勒这巧妙绝伦的艺术品的唯美形象,切实感受核舟之小而雕刻物之多,进而体会到雕刻者的技艺高超,在此基础上了解说明文的基本写作顺序和结构。



接着,进入为核舟写解说词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利用课文语言为船中、船尾和船背配写解说词,并根据画面内容朗诵出来,在这过程中咀嚼本文精巧生动的说明语言,欣赏其繁简有致、张弛有度的说明方式,从而获得一些实物介绍文体类的初始写作经验。

有了这样的说明文阅读体验之后,再转入实物说明的写作也就有了很好的条件。我们可以布置具体的写作任务,比如写一件学生自己钟爱的艺术品,再提出明确的写作要求,像写作顺序、写作结构、说明语言、有详有略等等供学生选择,使他们在训练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感悟,再反过来加深对课文的感知。当然更生活化的做法是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画出核舟,进一步揣摩课文说明的艺术



品味古文的经典写法,充分利用这些传统名篇教学资源,可以引领学生达到悟写的目的,自然、无痕地培育他们的写作素养。



二、导学生随堂习文


“随堂习文”可以说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教学方式,在阅读中写,在理解中练,读写结合,讲练穿插,能够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章,力求读懂作者,在此过程中深入体验原文所创造出来的生活世界和艺术世界,以期提高文言文学习的效率。



这种随堂练习必须紧扣两个关键点:一是发现文言课文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共通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触发学生与作者、作品的情感共鸣,并通过与现实生活的对照,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二是注重挖掘文言课文的文本特色,整理并提炼出写作的一般知识和方法,借助课堂教学转变为学生的学习经验,逐步增加学生的写作感觉。这种将作文训练化大为小的意识必须体现于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之中。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虽然简短,但作者复杂变化的内心世界却隐现于不多的文字中,看似不经意的寥寥几笔却将细腻的心理描摹了出来。课堂上教师可以“苏轼夜游情”为题让学生在了解苏轼生活背景、再现夜游情景后,当场写个片段,追寻当晚苏轼的情感变化轨迹,学习本文叙述语言的功力。




在理解赏析《湖心亭看雪》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景物描写时,教师不妨放弃自己的讲析,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想象,扩写这一精彩句,同时细细玩味白描手法的艺术魅力,静静品析眼前渺小景物与广阔背景形成的强烈鲜明的对比,进而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童趣》学完后,让学生联想自己的相似生活经历,补写一个充满童趣的记叙语段,体会童真的可贵,了解观察的重要,特别是学习本文一线串珠的写法在统领多个材料方面的作用,对学生的写作无疑会有多方面帮助。



在课堂上注意时不时插入这种小片段、小情境、小视角的“微练习”,不但及时高效,而且还能够发育学生联想力、想象力、品鉴力、感悟力和创造力,假以时日,学生的作文水平会稳步提高的。




三、引学生感悟思辩


我们必须认识到,学习文言文的过程,就是在追溯古代人的生活世界时,帮助学生重新审视我们当今的的社会生活,获得更多的生活智慧,获取更多的人生感悟。正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一脉相承,正是古代社会与现实生活的延续难以割断,正是今人的思想情感与古人的息息相通,才让文言文的学习有了许多值得关注的感悟素材。




我们也必须明白,那些优秀的文言作品都是所处时代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代表作,面对如此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的教学决不能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教师应敏锐发现文章中的感悟点,挖掘文章中的思辨因素,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感悟中充分思辨,在思辨中又不忘感悟,循序渐进地提升他们的思想能力。




《孙权劝学》可以将教学目标设定为“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角度解读课文,准确表达自己阅读后的感悟”,并教给学生感悟的具体要求:紧扣原文;确立角度;寻找感点;准确表述。学生在这样的指导下,可以从孙权、鲁肃、吕蒙三个人物的角度分别表达阅读后所引发的多种启示,这样的训练过程对学生感悟力的提高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叙述了被后人誉为“史上最著名的一场辩论”,学生可能一时还很难理解争论所涉及到的道理,为了更深入地回味这一场辩论的魅力,可以让他们再进行一场辩论:就现代人的眼光来研究这一辩论,你认为谁更在理?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辨,更好地理解原文。



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其它文言课文像《马说》、《〈孟子〉二章》、《愚公移山》《论语十则》等等都是可以很轻易地找到这样的感悟点,促使学生主动提高自己的思辩能力。




我们要在课堂上从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思维点入手,创设各种适宜思考的情境,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采取幵放式说的方式,口头即兴作文,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思辨活动中来。


四、助学生依文练文


既然文言文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是普遍存在的,对我们今天依然有许多借鉴意义,那么,我们的日常教学除了要重视“品文悟写”这个环节以外,还应该研究课文本身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可教处或必学点,并确定为更宏观的作文学习目标,让学生进行更重要、更完整的成文训练。




这样的教学任务通常是采用改写、仿写、读后感、评论、佳作赏析等方式来完成,比“随堂习文”环节的“微训练”视野更开阔,思路更完整;比“感悟思辩”环节的“开放式说”或“口头作文”更强调书面语的表达,更体现构思的成熟和深刻。文言文与写作教学的融通只有达到这一层面,其教学价值才算得到完美的体现。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内容和写法都很鲜明的文言佳作,我们的教学必须精心设计,充分挖掘其潜藏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才能达到利用文言文进行作文教学的最佳效果。本文最大的特色就是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鲜明个性,营造故事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对于这种极具记叙文写作价值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析来完成,但效果显然比较单一,远不如结合作文训练来得更丰满,更有实用价值。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将精彩的对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从中体会原文对话在情节叙述方面的巨大作用;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学课文,然后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要求学生细致研读对话,从中发现课本剧的故事素材,如果需要,演出完后再请学生谈谈对话描写对改编课本剧的帮助;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写一篇题为《〈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对话描写》,既让学生重新反思课文的教学点,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应该属于高效训练了。




再比如,刚学完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就可以大胆让学生仿写《班级铭》、《考试铭》、《励志铭》等;在教学《观潮》时,可以让学生不妨写一篇新闻稿,报道观潮的盛况;《鱼我所欲也》学完后,可以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对作者的人生观来一番评价。




像这样的写作训练,还原了课文的本质特点,又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多样富有情趣,更为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和表现欲,使学生进入真愿写、我真写的良性循环中,这是最本真的习作训练。




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基本特点,从经典的文言文中捕捉丰富的教学资源,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卓有成效的作文训练,让课堂教学成为作文训练的温床,让作文训练成为课堂教学的助推器,这是文言文教学必须采取的良策。



【来源于:中华语文网中的王德庆老师的博客】


举报 收藏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条数: 0条
点评列表
加载更多评论
本文作者

928教育官网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