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8首页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您好,欢迎来到928·教育

登 录

注册账号

我的928

网站导航

首页 > 家委会> 360行体验 > 花甲箍桶人

花甲箍桶人

0评论2017年08月24日 10:55
戚建飞正在“上箍”。
戚建飞正在“上箍”。

体验地点:杭州中山南路

体验职业:箍桶匠

“箍桶哎,箍桶;箍桶哎,箍桶……”时钟如果回拨20年,我们总能在街头巷口里听到这熟悉的吆喝声。

今天,随着人们日常器具的更新换代,这门老手艺是否一如从前呢?新春佳节刚过,记者走进了杭州中山南路上的一家箍桶店,走近了一位年逾花甲手艺纯熟的箍桶匠。

箍桶,“箍”的是一个态度

中山南路是杭州的的一条“古街”,来往不息的人群和车流诉说着这座城市的繁荣,戚建飞的箍桶店就在这里。他的店门并不大,但大老远就能瞅见,灰底黑字的“建飞箍桶店”招牌很显眼,但相比于醒目的招牌,老板戚建飞那来回刨木板的模样却更引人注意。

戚建飞满头花白的头发,身形略微有些伛偻,像极了一般人心目中老手艺人的形象,他身手却很矫健,手中握着一把造型独特的刨子,有节奏的在木材料上来回划过,刨花散落在戚师傅周围,和刀锋与木料间,那不间断的嚓嚓声……他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仿佛要将手中的那篇木板“看穿”。

戚建飞的注意力全在木板上,我走到跟前,自报了家门,他才反映过来。“年纪大了,一做起生活,就顾不上其它事了。”戚建飞是诸暨人,即便在杭州呆了30多年,乡音还依稀可辨。

“我们一家三代都是箍桶匠,特别是我爷爷,那可是诸暨有名的箍桶匠!”戚建飞是家里的长孙,也是爷爷的掌中宝,所以去哪儿都把他带在身边。久而久之,耳濡目染的戚建飞也对这门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村里有人要做木桶,是要请你去他们家里。”回忆当年,戚建飞放下了手中的工具,“做活,一天的工资1块6毛,比在生产队好几天的工分都高,做得好,村民还送你一包烟。”就这样,戚建飞继承了爷爷的手艺,这一做就是三十年。

三十年来,戚建飞在杭州的店面来回搬了好多次,唯一不变的是他对待每一个木桶的态度。“爷爷教会我手艺,更教会了我做活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现在,我也把这个传给了我的孩子。”对于戚建飞来说,箍桶,“箍”的就是一个态度。

做活,全靠手上功夫

圆木箍桶,全靠手上功夫。戚建飞做的木桶,滴水不漏,是店里的招牌。一块平整的木料,哪部分适合做底,哪块又可以做边,他只要看过一遍,心里就有了数。锯子锯出大样,刨子刨出细节,戚建飞做木工活时得匠心,更像一个艺术家。

在戚建飞看来,圆木箍桶技艺看起来其实不难,但一个细节不留神就会“砸”了一个桶。对于木桶来说,最重要的便是其密封性和耐用性,丝毫马虎不得。

每次做桶,他都会先用锯子和刨子将木片分割成木桶所需的样式,然后在木板两端打上竹钉,拼接完成后还需要进一步用更加细致的刨子来回修边。“做木桶打箍时松紧要恰到好处,木片之间才能严丝合缝。”戚建飞说,每一个环节他都靠着一双手去丈量,30年下来,木片厚度,打箍松紧和桐油深潜,他用这双长满老茧的手一摸便知。

当然,要让木器“滴水不漏”,刷清漆是必不可少的工序。“每一个木器定型之后,我都会刷上三遍桐油,绝对马虎不得!”戚建飞指了指自己的招牌说,“人家来买我的木桶、木盆就是看重我手工做桶在上面花的心思,可不能砸了招牌。”

完整的箍桶制作遵循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步骤流程,共有四十多道工序。制作小件小件,一般的箍桶匠需要半天左右时间,而脚桶、浴桶这样的大件,需要更久。

圆木箍桶,算是木工里的一种,可比木工来说又多了点“细巧活”。这不,为了能将桶箍得更加严密,戚建飞还特意做了套“独门工具”。“我管这个叫‘泥鳅刨’,专门用来修一般刨子修不到的‘死角’,能将它们修得如泥鳅般滑溜。”戚建飞又从工具箱中拿出一把造型特异的锯子,说这也是他专门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工具。

“其实用一般的工具也能讲究,但是将就的态度怎么能箍出好桶呢?”无论是自制的工具,还是每一个步骤的精益求精,对于细节的拿捏,戚建飞从不妥协。

30年的时间,戚建飞的技艺在日复一日的刨、切、拼、刷、箍间不断成长,一个“愣头青”小木工成了“非遗”传承人。

30年,一位老手艺人的坚持

来杭州的32年里,戚建飞的店先后般了五次。“从杭州卷烟厂,搬到江城路,再到望江门,鼓楼,最后是在中山南路这里。我的店面在围着中山路绕了个圈。”戚建飞说,大多数的时候自己都是有店面的,只是十多年前的有段时间特别困难。“那个时候,塑料制品刚刚兴起,手工做的木制品市场很冷淡。”那段时间,承受不起店面房租的戚建飞租了量小三轮,每天从城东骑到城西,所到之处都能听见他带着诸暨口音的吆喝声。

“那时候比较艰苦,但自己蹬着三轮走街窜巷是我最记忆犹新的一段时光。”回忆起那段风雨漂泊的日子,戚建飞不觉入了神。

不过,戚师傅现在眉头展开了,随着人们对品质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像木桶,木盆这样的木质器皿成了抢手货。“订做木桶、澡盆的多得很,每天都能接到定做的单子,年前那段时间甚至都来不及做了。”一个泡脚用的木桶,戚师傅说,售价在120-200元间,定制的木桶和木盆就更贵了,都在千元左右。

如今,戚建飞箍桶店的生意还算不错,每天几乎都能卖出四五个桶。时不时也有些老相识的街坊走进戚建飞的店,请他帮忙做些小木工。对于这些老朋友,戚建飞来者不拒。“有的时候顾客将桶摔坏了,或是铁箍松动了,甚至是其它家具坏了我都会免费帮他们修理。”戚建飞说,即便是免费帮修,他也一丝不苟,在他看来,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滴水不漏。

“今天,我这家箍桶店都快成了杭州城里的‘独苗’了。只是今年我64岁了,手脚也不如年轻的时候那么灵巧了,不过我还是坚持,直到做不动为止。”对戚建飞来说,箍桶的这份态度亦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早上8点开门,晚上9点关门,一周七天都不休息的。”太阳已经西斜,戚建飞又坐上了他那张表面已经被磨得起了“油面”木工椅,一遍又一遍地打磨起了手边的木板。

记者手记:滴水不漏的态度

在上个世纪,当人们生活还不甚富裕的时候,街头的“老手艺”摊铺很常见。磨刀的、编竹器的、修鞋的……在这些摊铺前,总有一个个工匠定定地坐在那里,翻动灵巧的双手,将简单的材料“变”出一个个精致的物件。

的确,“老手艺”所带该我们的不应只是文化的传承,更该是一种对待工作,对待生活的态度。正如箍桶匠戚建飞,为了能把一个圆木桶箍得结实,30年来他日复一日地刨、切、拼、刷、箍,不忘初心,从一而终。

这个年逾六旬的老手艺人曾经说过,箍桶做到现在,他已经不再只是为了赚钱,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坚持,把桶做到极致也成了他工作中一种习惯,从他手里出来的桶,每一个都是滴水不漏。

做桶如此,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我想,这就是“老手艺”传递给我们的“温度”吧。

圆木箍桶要用到的部分工具。
圆木箍桶要用到的部分工具。



来源于人民网—浙江频道

举报 收藏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条数: 0条
点评列表
加载更多评论
本文作者

928教育官网

今日热门